栏目分类
陈云的崛起(二)——重返上海滩,远赴莫斯科
发布日期:2025-03-07 17:41    点击次数:198
陈云同志非常低调,他非常反对、反感宣传自己。陈云同志每天必看新闻联播。有一天看的时间稍长,他发现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正热播大型历史电视连续剧《陈云》。他立即向中央建议,请求立即停播。二、重返上海滩,远赴莫斯科(一)积极参加苏区工作1933年元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已经很难继续开展工作。无奈之下,博古、张闻天、王稼祥、陈云等人率中央机关分别取道奔赴中央苏区。到达苏区后,陈云同志仍然负责白区工作,担任白区工作部部长。陈云来到苏区后,一切都感觉很新鲜,好多事情都不了解。这难不倒他,他就利用工作之余到处调研了解情况。在这个阶段他慢慢与毛泽东、朱德、任弼时、博古、张闻天、王稼祥、项英等人熟悉了。也许是性格使然,也许是经历的原因。陈云总是惜语如金,轻易不开口;开口了,在看待具体事情上总是比较务实客观。慢慢地,无论是博古他们,还是主席他们都比较接受陈云。陈云思想轨迹与任弼时有些相似,认识也趋同:老毛对工作很有办法;博古、项英他们办法不多!不知不觉中陈云在思想上与主席走得更近。

图片

陈云同志在这段时间主要有这几方面成绩。一是中央苏区经历让他具备了全局观念,对全局工作有一个初步了解和熟悉,这为他后面工作奠定了基础,思想上逐步成熟,认识了中国革命客观现实。二是白区工作虽然一再遭受破坏,但仍然有序展开,许多打入敌人内部的同志开始深潜蓄力。三是积极参加苏区开展的各项工作。有些事虽不是轰轰烈烈,但却春风化雨般将陈云融入中央苏区。比如发生在1934年3月的节省运动。陈云、邓颖超等23名领导干部联合签名致信《红色中华》:每天节省二两米,一年不领夏天衣服,“把全部日常生活服从革命战争利益!”在他们的倡议下,广大干部群众争相呼应,苏区一场轰轰轰烈烈的节省运动掀起高潮。由于博古、李德的错误,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长征前,陈云作为中央代表随红五军团行动,后为中央纵队政委。遵义会议前周恩来与陈云交换意见,有了近两年的接触,以及对各方正误比较,陈云理所当然地选择支持主席。(二)重回上海滩长征期间,我们与第三国际失去联系。遵义会议后,中央认为需要将长征和遵义会议有关情况向第三国际报告,同时考虑恢复开展白区工作。中央再三研究,认为陈云对上海比较熟悉,而且原本负责白区工作,思想上又能够实事求是。因此,决定派陈云前往上海。当时,中央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这件事。在红军攻占天全、芦山后,陈云随军抵达天全县北面的灵关殿,他从林伯渠那里领了国统区货币3000元、小面额货币和光洋200元的经费塞进热水瓶底层里,只身悄悄离开队伍。接应他的是当地地下党员、在灵关小学任教的席懋昭。他们出发不久,又“碰巧”遇到红军故意让溜掉的国民党天全县教育局局长。席懋昭主动搭话,自称也是为了躲避红军。教育局长信以为真,3人结伴而行。一路上碰到检查站,便由教育局长上前答话解释。3人经天全到荥经县城,在教育局长家里住一晚。第二天陈云和席懋昭辞别转向雅安,日夜兼程赶到成都。

图片

陈云拿着刘伯承亲笔信,找到美丰银行董事胡公著,托他将钱汇给章乃器,这些钱后来均作为上海特科活动经费。留宿一夜后,陈云托人在《新新新闻》刊登一则《廖家骏启事》。这个启事实则是向中央报告自己已经平安到达成都。席懋昭护送陈云到达重庆,两人在重庆分手。从重庆乘轮船到上海需要四五天时间。陈云恰好和一名国民党官员同住一个房间,为了避免不必要麻烦,陈云一路上喝酒装醉卧床。五天后,陈云安全抵达上海。陈云抵达上海后仍用在中央特科工作时的化名“李介生”。7月22日,中共上海中央局和江苏省委再次遭到大破坏,陈云工作一时难以进行,但陈云当年力主倡导的中央特科简单、独立的领导体系却让中央特科等组织保存下来了。7月底,陈云和潘汉年在上海接上头。(三)远赴莫斯科中共驻第三国际代表团知道陈云到了上海,也了解上海白色恐怖严重,决定“许多留在上海的党员都应暂时到苏联去”。上海中央特科向陈云传达这一指示。可如何去苏联却是难题。中央特科安排的途径是从上海乘苏联轮船到海参崴,再乘火车到莫斯科。但在白色恐怖严重的上海,安全登上苏联轮船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1935年8月,宋庆龄安排长期在中国工作的外国友人马海德护送陈云、陈潭秋到一艘开往苏联的船上。马海德的洋面孔让他畅行无阻地完成任务。陈云1935年9月上旬到达莫斯科。他以“廉臣”的笔名,最后完成了《随军西行见闻录》。《随军西行见闻录》以一个被俘的国民党军医口吻,生动细致地记述了红军长征的历程。这本很快得到印刷和流传,在第三国际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图片

10月15日,陈云向第三国际详细报告了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和遵义会议主要情况。陈云报告说:“我们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最后他概括长征意义,强调它不仅冲破敌人包围圈,而且使红军得以保存力量,“在革命的烈火中成长起来的”,并成为了一支“干部军队”,尤其是“我们党能够而且善于灵活、正确地领导国内战争。像毛泽东、朱德等军事领导人已经成熟起来”。这是中共高层第一次向外宣传和介绍红军长征、遵义会议过程。斯大林没有参加会议,但看了记录很感兴趣,希望听陈云当面讲一次。陈云于1935年12月3日在斯大林办公室重新讲述了这一历程。斯大林问,中国党和红军最需要什么,陈云向斯大林提出援助中国红军军事装备的请求。陈云的报告让第三国际了解了中国革命真实情况,对于第三国际转而支持毛泽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反对张国焘分裂斗争更产生了不何估量的作用。最后以一个小插曲作为本文结尾:延安有了电台和密码,很快和第三国际取得联系,但第三国际无法确定电台为中共中央所控制。为确保安全,第三国际请陈云提供一个只有极少数人才知道的问题以验证电台真伪。陈云以将钱和信藏在哪里作为问题,因为钱和信藏在暖水瓶底部的事只有周恩来、刘伯承知道。第三国际电台问对方:陈云离开时,将信和钱藏在哪里?对方答对了。这样,第三国际和我们通讯才重新连接起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